文章来源:福州中德骨科医院
运动对骨质疏松的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运动不是骨矿化和骨形成的基本条件,而且能促进性激素分泌、调节全身代谢状态,较好地改善肌肉神经功能、促进骨和肌肉的合成代谢和重建、增强骨强度和肌肉强度,从而减少骨量丢失,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此外,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和提高肌腱和韧带的顺应性、延伸性和柔软性,提高平衡能力和灵敏能力,从而预防或减少跌倒的机会,降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率。
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原理
1运动的应力效应: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的功效在于它对骨的应力效应和对神经肌肉代谢的良好影响等。具体表现在:①运动产生的肌肉张力和机械应力作用于骨骼,导致骨组织的特异性变形,改变骨内的压电位,进而刺激成骨细胞生成,促进骨形成和重建,以维持骨量或增加骨密度,并使骨的弹性增加,抗弯曲、抗挤压和抗扭转的能力增强。研究已证明,在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中,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骨量的大量丢失,从而起到了维持骨质水平的作用。②动态运动和静态运动产生的肌收缩可以使肌神经细胞保持持续较长时间的兴奋,提高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使神经冲动发放增强,并可增加肌红蛋白的含量及使肌增粗,增大肌强度。
2运动的激素效应:内分泌在维持骨骼正常代谢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可以促进骨的蛋白质合成,使骨基质总量增加,及有利于骨的钙化。尤其是睾酮和雌二醇,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皮质增厚和骨密度增高。
运动能够通过调节内分泌功能来促进骨形成,并可增加睾酮和雌激素的分泌,促进骨代谢。
3运动的补钙效应:运动的补钙效应可表现在:其一,运动可提高需钙阈值,促进钙的吸收。运动在增加骨质的同时,也增加对Ca的需求量,即提高了需钙阈值。相反,当长期不运动如卧床或肢体固定时,骨堆Ca的需求量少,大量的Ca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了骨密度。其二,在进行室外活动时,可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使维生素D含量增加,从而促进Ca的吸收。其三,适当运动,可改善骨组织的血液供给,从而促进了钙的吸收。
4运动的肌力效应:运动的增强肌力量的同时,也增加了骨质的水平。Frost认为,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神经系统调控下的肌质量(包括肌质量和肌力)是决定骨强度(包括骨量和骨结构)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人体内肌力对应骨量是一个大致不变的比例关系,女性中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往往会伴随着相应的肌力下降。因运动可使肌的体积增大、肌力增强,所以运动在增加肌力的同时,也维持或增加了相应的骨量。